<< 返回总专题

新闻中心

首页 > 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黄埔村 > 乡村风貌 > 详细内容

黄埔村民:150年家塾面临被拆

发布时间:2013/5/29 17:21:54 来源:美丽乡村


  彭氏后人常常在永安家塾静静坐着,对他们来讲,这座老宅子已经不仅仅是拥有150年历史的古建筑,它甚至是整个家族昔日辉煌的历史见证。

  


  永安家塾内有石雕、砖雕和木雕,屋檐上砖瓦保存完整,墙上的壁画色彩鲜艳。

  近日,记者接到报料称,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西华村有着150年历史的永安家塾或因城中村改造而面临被拆的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个相关部门获悉,目前拆不拆还没有定论。广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有价值的文物,就一定要保护。而文保专家则建议,待文物普查和历史建筑排查完成后,再进行城中村拆迁工作。

  “清代家塾将改为幼儿园用地”

  近日,75岁的黄埔区茅岗路西华村村民彭女士向记者报料称,家族拥有150年历史的永安家塾将要被拆掉,改为幼儿园用地,希望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注意。本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西华村5巷4号的永安家塾。这是一座坐西向东,面积大约300平方米的古建筑。该建筑为清代砖瓦风格,左侧为主厅,右侧为3个厢房,还有一个小阁楼。中间是一条东西贯通的走廊,内有石雕、砖雕和木雕,屋檐上砖瓦保存完整,墙上的壁画色彩鲜艳。主厅上方写着“慎馀堂”3个字,主厅的神楼是岭南木雕风格,供奉着古番禺“鹿步司”地域第一位进士彭万大,以及其两位夫人。阁楼上方则写着“陵庐”两字,左右两侧有字迹清秀的对联。

  据彭万大第5代后人杭叔介绍,这个家塾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是其祖辈彭万三所建,主要供彭氏后代读书受教,而小阁楼则专供教师住宿。据悉,永安家塾培养出的人才有官至翰林的彭金铭(彭万大嫡孙),曾任广雅学堂校长;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的彭昌祈、彭炳赞等。

  “300年历史乡约亭也将搬迁”

  “我们村是古村,有700多年的历史,村里面还有很多比我们家塾还老的建筑,但只有永安家塾完整保留下来。”彭万大第6代后人彭女士告诉记者,西华村大概在一年多以前就与房地产公司合作,准备拆掉部分旧建筑,规划新建房地产,“永安家塾成为被拆对象,附近具有300年历史的乡约亭和村里最古老的小祠堂(振子彭公祠)则要被迁到别处。”

  据彭女士介绍,从去年9月份开始,彭女士就将一份由彭氏后人32位代表签名的报告,向各级各有关部门递送。报告送出去之后,前后有5批专家前来调查,但是目前彭万大的后人仍然没有收到任何确切的回复。去年12月16日,彭女士收到了广州市规划局的回复,回复里称已发文给黄埔区文广新局,将会进行普查。“但村里面的改造会一次又一次地召开,拆迁一步步在逼近,我非常担心保不住永安家塾。”彭女士说。

  彭氏后人、74岁的彭叔说:“无论给我们多少钱,我们都不愿意拆除永安家塾。”

  据介绍,最近一次关于全村改造的会议是在今年1月份召开。“当时村委的通告显示,我们这里还是在被拆的范围,说按照3800元/平方米赔偿。我们肯定是不同意的,给我们多少钱,都不能拆。”杭叔说。

  【村委】

  经专家讨论应该不拆了

  据了解,去年11月14日,广州市规划局组织了多名专家对永安家塾进行考察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此后,相关部门也多次组织专家来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西华村的乡约亭和小祠堂已经是黄埔区登记文物,而永安家塾则既不属于登记文物也还没列入到历史建筑名单中。

  对此,记者联系了西华村委副书记彭汝华,他表示,经过专家的讨论,目前在改造计划中应该不会拆掉永安家塾,而乡约亭和小祠堂也将得到原址保护。

  【市名城委】

  会认真进行考察研究

  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名城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的公示还需等待一段时间,而对全市历史建筑的排查也在进行中。即使建设方案批下来了,在具体拆建中,同样需要一个个走程序,也需要报建。我们一定会认真进行专家调研和考察,(永安家塾)没那么容易一下子被拆掉的。”

  该相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就西华村的例子来说,经过调研后,专家们一致认为,虽然永安家塾不是文物,也还没列入到历史建筑中,但是它和乡约亭以及小祠堂等连接起来,组成了一处良好的历史风貌。所以,在审批中会特别突出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名城委员会专家汤国华也透露,虽然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还没公布,但永安家塾在专家审批中获得一致通过。

  【市文广新局】

  已将明确意见给予区局

  对于西华村永安家塾和乡约亭的情况,广州市文广新局文物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经过专家调研之后,市文广新局已经将明确意见给予了黄埔区文广新局,“目前保护方案等都在讨论中,拆不拆还不能确定。但我们对文物保护历来非常重视,凡是有价值的文物是一定要保护的”。

  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名城委员会专家汤国华也表示,目前,对无名无份而有价值的建筑进行保护,的确非常困难,“希望城中村的拆迁能够缓一缓,等一等我们的文物普查和历史建筑排查工作”。(来源:大洋网)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百姓生活 | 美丽乡村 | 中国网圈 | 企业新闻 | 联系我们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